臺中環保新紀元!從智慧監測空污到水管家計畫,透過科技與永續行動,打造潔淨低碳城市,邁向2050淨零碳排目標。
環保不只是治理,更是科技與日常的結合。臺中市政府環保局以「流淌的城市靜脈」為概念,推動智慧科技應用,從AI空污監測、水管家計畫到廚餘厭氧發電,打造兼具永續與效率的城市環境治理系統。透過1200多顆空氣感測器,臺中能即時追蹤污染源,並運用物聯網技術,協助企業自主管理水質,讓環保從稽查走向預防。同時,環保局也透過YouBike與綠能交通推廣低碳生活,並成立水環境巡守隊,結合企業與市民共創潔淨家園。這場環保行動不只是政府責任,更是全民參與的未來,讓科技驅動城市發展,共同迎向2050淨零碳排願景。
流淌的城市靜脈——將環境送往未來
靜脈,是身體裡沉默的河道。它將血液從四肢百骸運回心臟,帶走代謝產生的廢物,將二氧化碳送往肺部交換成氧氣,讓生命得以循環不息。在這座百萬人口的城市,每一天,無數的資源被消耗,廢棄物悄然累積,城市內部中,同樣有一條不曾停歇的脈動,默默地代謝存在於空氣、水中的痕跡。
地球平均溫度在工業革命後持續升溫,為了讓家園續存,2015年聯合國通過《巴黎協定》,並致力將全球平均升溫增幅控制在 1.5℃ 內。臺中市政府跟上國際間的承諾,在 2021 年以「2050淨零碳排」為目標,發表永續淨零三部曲:簽署氣候緊急宣言、發表臺中市自願檢視報告、公布 2050 淨零碳排路徑。以腳下的土地更加宜居為目標,讓環保實踐為城市靜脈。
吸吸吐,科技與日常的化學效應
所謂淨零碳排(Net Zero Emissions)並不意味著完全不排放,而是努力減少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,例如再生能源、能源轉型,再透過碳捕捉及負碳技術等方式消除剩餘排放,使總量達成平衡。
「像是靜脈代謝廢物,我們必須要引進新的節能減碳技術。」臺中市環保局局長陳宏益分享,隨著科技與智慧化的運用,勢必得思考如何讓進步的技術與環境真正落地結合,以臺中的廚餘厭氧消化發電技術為例。過去,廚餘僅被視為垃圾,但現在,這些剩食經過厭氧消化後能夠產生能量發電,一天能夠產生一萬度的電,這項技術在世界上屈指可數,不僅解決了廚餘處理的問題,也讓城市的能源來源更加多元。

環保局以智慧監控系統,結合大數據分析,24小時即時掌握固定污染源,讓污染問題迅速解決
環境議題中,空氣品質始終是臺中市民最關注的焦點之一。臺中擁有全球規模數一數二的火力發電廠,其污染排放量大,加上產業結構以製造業與營建工程業為主,使得空氣污染與廢水排放成為不可忽視的挑戰。
「過去,民眾常向我們檢舉污染問題,但等我們趕到現場,污染源早已關閉設備、清空證據。」環保局局長陳宏益回憶起過往稽查的無奈。然而,隨著科技的進步,臺中市透過1200多顆空氣感測器搭配 AI、大數據分析,讓這場「貓捉老鼠」的遊戲無所遁形。感測器能夠掌握風向、風速與相對位置,並結合即時氣象數據,偵測 PM2.5排放異常情況。有效打擊空污,甚至能夠化身為「火災糾察隊」,當異常數值的煙霧竄起,感測器立即發布告警,提醒下風處民眾防範空污,科技成為市民的眼耳鼻喉,不只是與民同步,更在清醒入睡時都守護著家園。
讓你我成為城市「水」的管家
過去,民眾對環保局的印象多停留在「稽查與開罰」,無論是針對工廠偷排或違規放流,環保局的做法多以採樣、檢測,超標即處罰。然而,當企業遭遇水質超標時,卻往往面臨無從下手的窘境,不清楚污染源來自何處,也不了解設備是否故障。
為了翻轉這種被動式環保管理,臺中市環保局推動「水管家計畫」,透過提供簡易水質感測工具,幫助企業主動監測與管理水質,減少突發污染事件。
「水管家」系統不只是監測工具,而是一套結合物聯網與智慧管理的水質監控方案。企業可透過感測器監測pH值、導電度與水溫,並將數據即時上傳至雲端資訊平台。若水質異常,系統將自動發送LINE警報提醒企業,及時修正問題,降低污染風險。
企業能夠及時矯正、處理問題,進而降低污染事件發生的風險,真正落實企業社會責任(CSR)。成功扭轉了過去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對立關係,讓企業願意主動配合,進而達成環境治理與經濟發展的雙贏。


水管家安裝後可即時透過資訊平台掌握流放水質,接受到pH超標的通知時,能夠立即查明問題並排除
環保局創新研發「水管家」,無需挹注大量資金成本便同時兼顧品質,利用簡易水質感測器監測放流水質,監測pH、導電度及水溫,引進物聯網及智慧管理思維,將數據上傳至雲端資訊平台
(左:酸鹼度電極,中:溫度探頭,右:導電度電極)
生活中的永續行動
科技與政策搭建了環保的骨架,但真正推動變革的,是人們日常的行動。
臺中市成立了 33 支水環境巡守隊,邀請在地居民與企業共同參與水資源的守護。環保局希望市民了解,環保不是政府單方面的責任,而是需要全民動員。同時,也鼓勵擁有地緣關係的企業投入行動,如美光、友達等科技大廠,提供經費支援巡守隊,並鼓勵員工加入河川淨灘與淨溪行動。
「環保並不是一場遙不可及的革命,而是回到生活的簡樸習慣。」垃圾分類、隨手關燈、選擇大眾運輸,這些看似微小的行為,累積起來就是一場環境的變革。
城市的交通與生活方式轉變,是減碳的重要關鍵,因此政府也積極鼓勵市民參與低碳行動。身為環保局長,陳宏益以身作則,笑著自豪地分享,自己大概是全國騎 YouBike 最勤的政務官之一,最愛騎著單車,伴隨綠意清風,漫遊東豐自行車綠廊,感受自然的饋贈。這條由廢棄鐵道改建的自行車專用道,如今成為美麗的綠廊,串聯豐原、石岡、東勢三區。
展望未來,環保局將進一步推動智慧科技應用,創造新價值,最終邁向 2050 年淨零碳排目標。讓我們一起騎上單車,迎向下個目的地。環境的未來,就掌握在我們的選擇之中。
「水管家」安裝及布設數量如下:
- 110年:成功達成30家事業自願參與計畫。
- 111年:高污染潛勢對象之金屬表面處理業、電鍍業共207家安裝「水管家」,安裝率達95%。
- 112年:高污染潛勢對象之金屬表面處理業、電鍍業共221家安裝「水管家」,安裝率達97%;其餘酸鹼值(pH)易超標事業約達50%,全市約290家事業加入自主管理行列。
- 113年:252台「水管家」持續示範事業自主管理,82台轉型為「水管家plus」全天候線上監控河川水質,透過334台「水管家」及「水管家plus」聯手維護水體環境。

鼓勵企業加入水管家計畫,進一步實踐企業社會責任,
有企業分享監測水質後能夠避免加藥過量,節省用藥量,促成環境機經濟的雙贏

「水管家」水質管理系統


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局長陳宏益

Facebook
Twitter
LINE
